摩托車可以改變一種生活方式
中國工業(yè)報:米蘭國際摩托車展(EICMA)的舉辦對米蘭有什么意義?賴世平:米蘭的會展業(yè)促進了城市的發(fā)展,米蘭也因此在世界上出名,吸引了很多參觀的人們。米蘭是設計及許多展覽品的中心,也一直是四輪車、兩輪車等工業(yè)品活動的中心。我認為兩輪車的設計高度集中在米蘭,米蘭是設計的城市,所以兩輪車屬于米蘭,由此形成了許多兩輪車商務活動,這是米蘭的一種遺產。在金融危機中,EICMA仍然吸引了很多人,這是一種情感。
四輪車、兩輪車在意大利有很多傳統(tǒng)的品牌,如法拉利、菲亞特、蘭博基尼、馬莎拉蒂、杜卡迪、貝納利、阿普里亞、比亞喬等,我認為沒有一個國家有這么多品牌,EICMA是米蘭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米蘭摩托車展是米蘭展會中非常重要的展會,但不是最大的。米蘭有很多展會包括每兩年一屆的機床展,使用面積達10萬平方米。還有家具展、時裝展,還有其它的展會,都是非常大型的展會。米蘭具有發(fā)達的展覽業(yè),但對于米蘭摩托車展會來說,5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已經是不小了。
中國工業(yè)報:目前有多少意大利摩托車品牌進入中國?
賴世平:意大利摩托車品牌在中國有許多不同的發(fā)展方式。比亞喬作為大型摩托車生產企業(yè),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工廠,并向其他國家出口。更重要的是,比亞喬的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亞洲和中國,比亞喬也非常重視技術在亞洲和中國的傳播。在上海世博會,比亞喬特意精心準備并展出了三輪摩托車;貝納利在與中國合作中獲得了新生。中國工作人員給予這個產品新的理念,在動力、發(fā)動機、設計、零部件等方面展開合作。雖然中國對大型摩托有所限制,我們仍然能看到人們在購買它。但是我們期望有一天這種摩托車可以自由地在中國城市中行駛。其實摩托車不僅是一種小城鎮(zhèn)的交通工具。在中國很難看到經理、老板、商業(yè)人士騎著摩托車去工作,但是在米蘭、巴黎等歐洲城市,騎著摩托車去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,他們不但騎摩托車去上班,甚至出國旅行。在中國,應培育發(fā)展摩托車的文化,摩托車是與汽車相同的,是用于生活、娛樂的代步工具,給人們帶來全新、自然、休閑的享受。
中國工業(yè)報:ICE對2011年意大利摩托車在中國的銷售會有什么促進措施?
賴世平:2010年是非常不同的一年,因為我們盡可能在世界上采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技術,盡可能地展示了一些摩托車和傳統(tǒng)產品。北京米蘭展的舉辦是非常重要的,這是中國和意大利組織者舉辦的一場非常精彩的展會。這次展會聚集了意大利的技術和意大利的摩托車、中國的摩托車,我認為是非常有趣的。當然舉辦者們也在想如何改進展會,如何使它變得更完善。首先,亞洲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部分,展出的產品都是成功的,符合市場需求的。另外,我們會更注重與媒體的交流,展示意大利的產品。意大利的技術非常特別,有著很悠久的摩托車生產歷史,它包含了很多新的東西,最先進方法、先進理念、先進設計,提出先進的解決方法。在這種意大利的理念中,我們把質量放在最優(yōu)先的位置,質量以后才是數量。我們試圖展示給人們的是:摩托車是一種生活,摩托車是一種娛樂,是一種象征。
中國工業(yè)報:中國每年都要舉辦摩托車展會,您對中國舉辦的摩托車展會(包括中國米蘭展會)有什么建議?
賴世平:首先,摩托車展覽會要告訴大家新的概念、新的車型、新的環(huán)保綠色車需要給觀眾演示和講解,如果展會非常擁擠,廠商也沒有那個能力去做很好的講解,這樣展會效果就大打折扣。
對于展商來說,最好組織一些研討會。不僅介紹技術內容,還可以介紹一些摩托車的理念生活方式。比如,介紹美式摩托車是怎樣的,美國的摩托車生活是怎樣的。
對于摩托車生產商和行業(yè)協(xié)會來說,應該做一些公關推廣的工作。推廣工作可以找著名演員和公眾人物,讓他來告訴大家摩托車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,不單純是窮人和藍領使用的交通工具。比如,周一到周六,人們可坐公交上班,周末他們可騎著摩托車帶著家人去郊游,也就是說,人們在周末可以變換一種生活方式。摩托車可以改變一種生活方式,給以給你帶來一種休閑、自然的感覺。
另外,可以舉辦設計大獎,鼓勵這種技術創(chuàng)新;蛘哒故经h(huán)保科技,鼓勵行業(yè)向著環(huán)保、綠色方向發(fā)展,并成為一種時尚。推廣綠色環(huán)保摩托車,對北京、上海這些城市發(fā)展摩托車是非常有利的,政府不會因為摩托車污染而限制摩托車。綠色、環(huán)保應成為行業(yè)的一個發(fā)展方向,讓摩托車能被公眾所接受。
中國工業(yè)報:請問目前意大利與中國的貿易情況如何?
賴世平:預計2010年底,中意雙邊貿易額能達到400億美元,而2006年是200億美元,達到了翻番的目標。
相關鏈接
賴世平簡介:1957年1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。1979年畢業(yè)于意大利卡塔尼亞大學政治經濟學系。1981年,進入ICE工作。先后在ICE羅馬總部、韓國、馬來西亞、中國臺北等辦事處任職。2003年起,任駐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,同時負責協(xié)調ICE中國區(qū)所有辦事處工作。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(ICE)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(ICE)是一家政府機構,成立于1926年。在意大利經濟發(fā)展部的領導下,從事促進意大利出口、對外貿易和產業(yè)合作的工作。
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通過遍布全球88個國家的116個分支機構開展貿易促進活動。其在中國的活動始于意中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之前的1965年。如今,它已在北京、上海、香港、廣州、成都、天津和南京設立了辦事處。
該委員會在中國的所有辦事處,除了為意大利和中國公司提供廣泛的信息和協(xié)助以外,也致力于策劃和開展各類推廣活動;組織研討會、B2B企業(yè)洽談會以及來自意大利和去意大利訪問的商務代表團;組織時裝表演、食物和葡萄酒品嘗活動;公司介紹活動;新聞發(fā)布會和廣告宣傳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