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長途運行中故障的應急處理
由于摩托車長時間工作,難免會出現(xiàn)故障,在前不著村、后不靠店的情況下切忌急躁,防止大拆大卸,應認真冷靜地分析原因,正確判定故障。下面談談常見故障的應急處理。
1. 發(fā)動機突然熄火。此故障在車輛油、電路均正常的情況下,多為發(fā)動機過熱造成的,其原因主要有,坡道低擋長時間行駛,以及發(fā)動機潤滑不良。對于坡道長時間行駛造成的發(fā)動機突然熄火現(xiàn)象,待發(fā)動機自然冷卻后,故障自會消失。而由于發(fā)動機潤滑不良造成的發(fā)動機突然熄火故障,則應檢查機油量。對于采用二沖程發(fā)動機的摩托車,應檢查機油泵,方法是拔下化油器端的機油管,反復踏動啟動桿,應有機油泵出,如沒有機油泵出,而且機油盒內(nèi)不缺油,則為機油泵故障。此時,可將機油主油管拔下,將機油放入小容器內(nèi)后倒入汽油箱,加注量應視汽油油量而定。待汽油與機油充分混合后,多蹬幾下啟動桿即可發(fā)動車輛。然后將原機油管復位,當車輛行駛到休息地點或遇到維修點時再將機油泵修復。
2. 操縱鋼索拉斷。操縱鋼索包括油門鋼索、離合器鋼索、前制動鋼索,而影響摩托車正常行駛的主要是離合器鋼索和油門鋼索。當鋼索被拉斷時,應將其拆下,找出斷點所在。如斷點在鋼索端頭,可將外鋼卷皮拆掉幾圈,使鋼索多露出一些,把斷頭理順,穿過原堵頭孔,然后每根鋼絲打一個小結(jié),打結(jié)的位置應盡可能靠端頭,其位置應基本一致,再剪除多余剩頭,即可裝回原位使用,等車輛駛到有維修站的地方應及時更換。當鋼索端頭鋼卷不好拆時,也可用隨車攜帶的較結(jié)實的細繩或電線,與斷頭勾連牢靠,把剩余的繩或電線,按油門轉(zhuǎn)把旋轉(zhuǎn)方向在油門把手上多繞幾圈,即可應急。
3. 制動片脫離。當出現(xiàn)制動卡死,松制動也無反應時,多為制動片脫落。如是前制動片脫落,可取出制動片,放慢車速到有維修站的地方或休息地粘合,一般用“ AB ”膠即可,但要使其充分干固后才可上路,一般需要幾小時以上。如果后制動片脫落,對于前、后制動蹄塊相同的車輛,可將前制動蹄塊換到后制動器上,如前、后制動蹄塊不同時,則應取出脫落的制動片慢行,時速不應超過 20km/ h 。
4. 蓄電池故障。當全車無電或電壓很低時,先將蓄電池引線斷開,此時如喇叭響(需啟動發(fā)動機)則可判定為蓄電池損壞。這時可將蓄電池線拆除,運行中可打開大燈再使用其它信號系統(tǒng),但車速應在 30km/h 以下,防止燒壞燈泡和喇叭。對于 250 型二沖程摩托車(如幸福 XF250 ),應禁止使用任何用電設備。
5. 傳動鏈條拉斷。當出現(xiàn)此故障時,可將鏈條去掉一節(jié)重新鉚合,調(diào)整好鏈條松緊度后,再繼續(xù)使用。但要適當控制車速,特別是在山區(qū)行駛時,加速時應柔和,不可猛加、猛減車速,以防再次拉斷鏈條,那將無能為力了。
6. 車胎爆裂或被扎漏。當載荷過大、氣壓過高,道路不平或有較大石頭和尖刺異物時,易引起輪胎爆裂或被扎漏。修復內(nèi)胎時,最好用快速熱補的方法,既牢靠又耐用,如沒有專用夾具,可以用老虎鉗代替,但要在點燃加熱藥后夾緊 10 ~ 15min ,使膠片熱熔后充分冷固。外胎如果裂口在 2cm 以下時,可在內(nèi)、外胎之間墊上一塊較大的、較結(jié)實的布或破布,如是砂布其砂面應向著外胎。如果裂口較大,又是后胎,對于前、后輪胎相同的車輛,可以前后互換,并減低充氣壓力;如不能互換,則要多用幾層布,并用“ AB ”膠或冷補膠互粘,粘布面積大小應超過裂口的兩倍以上,同時降低胎內(nèi)氣壓,放慢車速行駛,待車輛行駛到有補胎的地方再做處理。
以上介紹的僅是常見故障,有些特殊故障不另做介紹。但是無論發(fā)生什么樣的故障,駕駛員首先要冷靜,認真仔細地分析原因,找出故障點,開動腦筋充分利用手頭條件,才能應急解決。在路途中也應注意對故障和各種情況的處理方法,如過熱的發(fā)動機不應采用冷水降溫的方法,這樣會引起缸蓋變形漏氣,或發(fā)生裂缸;雨天行車電氣系統(tǒng)易出現(xiàn)高壓短路,但不宜用塑料布包缸頭,這樣會影響發(fā)動機散熱。故障相同,處理方法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(jié)果。由于故障處理不得當,造成摩托車損壞、報廢的大有人在。因此,在應急處理各類故障時,應考慮全面,先思后行。摩托車長途運行前的準備、檢查尤為重要,任何一個小的疏忽,都可能造成預想不到的不良后果,希望長途旅行的騎手們,做好摩托車運行前的檢查和調(diào)整工作,這樣才能使你的旅行一路順風。